电穿孔仪是一种通过高压电脉冲在细胞膜上形成临时孔隙的仪器,广泛应用于基因转染、药物递送等领域。以下是其核心操作方式:
1.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
在启动电穿孔仪前,需完成以下关键步骤:
细胞悬液制备:将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,使用细胞计数器调整浓度至 1-2×10⁶ cells/mL,并转移至电穿孔杯中(每杯约500μL)。
参数设置:根据细胞类型选择电压(100-1000mV)、脉冲宽度(1-10ms)及脉冲间隔(10-100ms)。例如,基因转染实验常用参数为250mV、5ms、30ms。
仪器校准:检查电极接触面是否清洁,电源线是否完好,确保设备处于稳定工作状态。
2. 电穿孔操作执行
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以下步骤以保证实验成功率:
样品加载:将细胞悬液小心倒入电击杯,避免产生气泡。
电极接触:将电击杯放入仪器电极槽,确保电极与样品充分接触。
启动脉冲:按下“Pulse”键,仪器根据预设参数施加电场。操作时需观察显示屏数据,如电压表、电流表读数。
终止反应:电穿孔完成后,立即加入培养基终止反应,并转移至培养箱。

电穿孔仪的安全操作规范
为保障实验安全和仪器性能,需注意以下要点:
1. 安全防护措施
电穿孔仪涉及高压电和生物样本,操作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、护目镜等防护装备。实验室需配备急救箱和灭火器,并确保所有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。
2. 清洁与维护
实验结束后需及时清洁电极和电击杯,步骤如下:
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表面,去除残留细胞碎片。
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拭电极,消除油脂污染。
定期检查电极导电性,必要时用细砂纸打磨氧化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