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子杂交仪作为基因检测、突变分析等实验的核心设备,其清洁与维护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设备使用寿命。从日常清洁到深度维护,为您提供全面的操作指南。
一、日常清洁流程
1. 表面清洁
每日实验结束后,需用75%乙醇或中性清洁剂擦拭设备外壳,重点处理控制面板和玻璃门密封条。注意:禁止直接喷洒液体至电路板或传感器区域,避免短路风险。
2. 腔体消毒
每次实验结束后,开启紫外消毒功能(若设备预留接口)照射15-30分钟,可有效杀灭残留微生物。对于高通量实验场景,建议每批次实验后使用1%次氯酸钠溶液喷雾腔体,静置10分钟后清水擦拭。
3. 杂交管处理
严格遵循以下步骤:
二、深度维护要点
1. 关键部件维护
每月需执行以下操作:
维护项目 | 工具/试剂 | 操作规范 |
---|
加热系统 | 标准温度计 | 对比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,偏差>±0.5℃需校准 |
旋转电机 | 润滑脂 | 每季度检查轴承磨损,补充专用润滑剂 |
气流系统 | 软毛刷 | 清理通风口积尘,测试风扇转速稳定性 |
2. 参数校准
定期校准确保实验精度:
三、特殊场景维护方案
1. 同位素标记实验
操作后必须执行:
2. 长期闲置保养
停用超过30天时需:
防潮处理:放入硅胶干燥剂,湿度维持30-40%
电源保护:断开电源并每月通电1次维持电子元件活性
机械润滑:在运动部件涂抹食品级润滑脂

四、常见故障排查
1. 温度失控处理
出现±2℃以上偏差时,优先检查:
热敏电阻:用万用表检测阻值变化
加热丝:测试通断状态
控制板:观察指示灯是否异常
2. 旋转异常诊断
出现转速不稳定现象时,排查顺序:
电机碳刷:检查磨损程度
传动皮带:测试张紧力
控制模块:检测驱动信号输出
五、维护记录与备件管理
建议建立电子维护日志,记录以下信息:
备件库存建议配置:
• 标准杂交管(至少3套)
• 紧急修复包(含O型圈、密封垫)
• 校准证书(年检记录存档)